分類
:: My Blog :: :: My Works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字我訂造:歌詞是聲音的建築 紅玫瑰 白玫瑰》)

謝謝《皇冠雜誌》的編輯來玩。
2020的時候很榮幸幫《皇冠》
「張愛玲傳奇一百年」
寫了《「心居落差誌喜」:張愛玲的情感建築——從〈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增刪談起》
寫小說從1944年5月到7月在《雜誌》分3期連載到1946年收入《傳奇》(增訂本)的不同、
消失的人物……
本來2020的展覽,數度延期,
結果2022才「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陳奕迅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向張愛玲致敬的作品
同一個旋律,不同的詞,
是同一個主題的兩個角度
展場裡播放的是《紅玫瑰》(國語)與《白玫瑰》(粵語)的特別二合一版,
透過人聲VOCAL左右的偏重
(紅色空間在左邊的時候,國語的VOCAl就會偏左邊,白色空間在右邊,粵語的VOCAL就會在右邊)
空間與影像,
把原本歌詞裡的呼應與對話
概念上、文字上彷彿建築的對稱感
充份的呈現給觀展者。

「夢裡夢到醒不來的夢/紅線裡被軟禁的紅」
「紅是朱砂痣烙印胸口/紅是蚊子血般平庸」
「白如白牙 熱情被吞噬/香檳早揮發得徹底」
「白如白蛾 潛回紅塵俗世/俯瞰過靈位」
「白如白忙 莫名被摧毀/得到的竟已非那位」
「白如白糖 誤投紅塵俗世/消耗裡亡」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怎麼冷酷卻仍然美麗/得不到的從來矜貴」










#皇冠雜誌
#WeWORD
#字我訂造
#歌詞是聲音的建築
#紅玫瑰
#白玫瑰
#張愛玲
#陳奕迅
#梁翹柏
同名同姓的李焯雄
#那些聲音導覽來不及告訴你的事

分類
:: My Blog :: :: My Works ::

張,愛琳(張愛玲):誰?什麼?為什麼?(下)


【不了情:張愛玲逝世20年特載外一章】聯合報 副刊 2015年10月3日

難怪張愛玲這篇自傳特別記下了這一筆:「此地的出版商似乎都認為兩部小說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就連窮人也不例外。有一位Knopf〔克洛普夫出版社〕的編輯來信說:『如果過去的中國是這樣糟,豈不連共產黨都成了救星?』這樣我與某種奇異的文學成規是相違背的:視整個中國人的國度都是滿口格言金句的孔教哲人 ── 這在近代文學裡其實是非正統的。也因此當前對中國的兩極看法有另外的一種是:彷彿那裡還是同一批的哲人,只是統治者改為後天養成的共產黨員。」退稿信是1957年的,被退的是《粉淚》,她在1964年10月16日給夏志清的信念念不忘地提及這事。自傳後面說了很多中國的家庭制度與五四文學對它的攻擊,幾乎都在嘗試說明外國人理解中國的刻板繆誤:離不開伏爾泰式對老中國的理想化(她自己的用語是“chinoisere”,西方想像的「中國風」)或是冷戰模式的反共思維 ,非黑即白的── 她這樣被誤讀是不公平的:「我更在意的是那夾縫中的數十年,那些崩壞與最終憤怒的、混亂與尷尬的個人主義的年代,在過去數千年與要來未來的無數個世紀之間,短得可憐。」

World Authors 1950-1970並沒有提到張愛玲再婚後1956年9月20日在美國第一篇單篇發表的英文短篇”Stale Mates: A Short Story Set in the Time When Love Came to China”(〈老搭子:愛與中國相遇時的短篇小說〉,中文本是〈五四遺事〉,1957年1月20日刊登在台北的《文學雜誌》)。那是在The Reporter(《記者》)雙週刊,那一期有一篇名為 “Who-What-Why-”的文章,有簡介張愛玲,有幾句話說得比她自己說的更簡潔:「愛琳張的短篇小說發生在中國歷史上某種括弧的時期,介乎以封建與滿清風俗為基礎的舊秩序與毛澤東的新政之間」(頁8)。中文的讀者當會讀出張愛玲擅長的是1949年前的中國,但「面對著堅實如語言障礙的種種障礙,被逼要說理與說明」的張愛玲通篇地談中國,卻又矛盾地坐實了外國人眼中張愛玲的另一種「中國風情」。World Authors 1950-1970各打五十大板式的結語指出那些將張愛玲的作品視為給冷戰添柴點火的人無疑把她捧得太高,但相反,把當代小說當作革命的政治服務的人又過份貶低她 ── 儘管她的作品最好的時候,「達到了超越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透過洋人的鏡片,有一段,張愛琳張愛玲的形象是:「愛琳張的不變主題是家庭將個人打壓得支離破碎,直到他不想逃脫為止」,評介最後對張愛玲寫自傳時候尚未得以出版、所以也沒有點名提及的《北地胭脂》有很短的評語:「雖然感覺是有點閹掉了的氣弱 ,小說描寫了垂死的社會制度以及這種災難對個人的摧毀,仍然是很富啓發性的」,評價的重點依然回到文學的中國社會學──這樣的讀法當時恐怕不是孤例。

如果歷史能夠用未來式來讀,1966年,照片中的張愛玲將要離開華盛頓,賴雅當時已經癱瘓了兩年,她將要隻身去俄亥俄州的邁阿密大學當駐校作家,一年後她將流徙麻省康橋,開始《海上花列傳》的英譯,此時的她曾一年之內歷經懷孕、墮胎、再婚(1956年),經濟也不穩定,她當時並不知道,她的流浪小說《北地胭脂》 輾轉兜售,隔年1967年始得在英國出版,而且幾乎沒有評論。她後面的英語翻譯或創作如The Young Marshal(1959年開始醖釀,2014年9月未完成的英文本附著別人翻譯的中文本《少帥》在台北出版)不是沒完成就是生前都不能出版。她可能的作品,據司馬新說應該包括Corpse Driver《殭屍車夫》(宋以朗則說應該是《趕屍人》)與Bridge of Filial Piety《孝橋》。至於司馬新另外提到的The Shanghai Loafer,內容張愛玲自己有清楚交代是就是中文本的〈浮花浪蕊〉:「『浮花浪蕊』起先用英文寫,原名『The Shanghai Loafer』(上海懶漢)」,見《皇冠》雜誌1983年4月總350期的〈『惘然記』二三事〉頁99 ──這篇文章收入1983年6月出版的小說集《惘然記》時改題〈惘然記〉,也刪去了引文這一句,所以她好友宋淇的兒子宋以朗(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並沒有看見,一度以為那是〈色,戒〉的英文本,倒是後來他從張愛玲致他父親的信件中推論出同一答案來(見《宋淇傳奇:從宋春舫到張愛玲》2014)。

分類
:: My Blog :: :: My Works ::

張,愛琳(張愛玲):誰?什麼?為什麼?(上)


【不了情:張愛玲逝世20年特載外一章】聯合報 副刊 2015年10月2日
[在文學的市場裡,起碼有兩個張愛玲,一個是英語作者,一個是中文作家。 World Authors 1950-1970某種意義來說,是張愛玲在英語世界當作家的在場證明,那是一段張愛玲奮力不懈但又不為中文讀者注意的真空歲月……]

張愛玲1994年皇冠初版的《對照記──看老照相簿》收結前倒數第二張照片是圖五十三,她寫道:「我看著非常陌生,毫無印象,只記得這張照片是一九六六年離開華府前拍的」。那是半身的照片,張愛玲左側着臉,只看見一點肩膀,背景是沈著的黑,頭髮挽成一個髻,大半沈進了背景裡,分不開來。主體的臉與眼睛有杏仁的形狀,有一截莫迪良尼式細長的脖子, 人又像是浮在沒有時間的空氣之中 ,臉照得白,看得出擦了粉,但額頭上隱約有細紋,擦不去的疲倦找了上來。

其實這張照片之前有公開出現過。至少一次。1965年10月31日張愛玲給夏志清的信上提到:「有本參考書20th Century Authors,仝一家公司要再出本Mid-Century Authors,寫信來叫我寫個自傳,我借此講有兩部小說賣不出,幾乎通篇都講語言障礙外的障礙。他們不會用的──一共只出過薄薄一本書。等退回來我寄給你看。」

1944年還沒到24歲的時候,她在〈私語〉中寫道:「我覺得我是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著像一切的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困於過度的自誇與自鄙」,但那時候年輕的張愛玲已經發表了〈傾城之戀〉(1943)、〈金鎖記〉(1943)、〈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等作品,金字招牌,即身成佛,是上海剛冒起的才女超新星,她不必,也沒有在等文學上的裁判。1965年張愛玲45歲,她移居美國十年,英語書寫從未中斷,掙扎著要另起爐灶成為英語作家,但期間只有1955年有書商願意出版她其實是在香港完稿的The Rice-Sprout Song(中文本《秧歌》前身),當時寫作年齡才十歲的全職英語作家張愛玲還在等:不是參考書要不要出她的自傳,是市場上的機會。

結果他們有用。不過書成之時已是1975年,比原訂的1968年晚了許多,書也改名 World Authors 1950-1970:A Companion Volume to “Twentieth Century Authors” (《世界作家 1950-1970:《二十世紀作家》別冊》),是他們之前出過的《二十世紀作家》的續集。 試想像當年出版這本作家指南的The H.W. Wilson Company邀請書上介紹過的、在世或不在世的作家出席一個不存在的發表酒會, 同場碰杯的會有安部公房(Abe, Koro 頁1-2)、羅蘭·巴特(Barthes, Roland 頁121-122)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Borges, Jorge Luis 頁186-189)、伊塔羅·卡爾維諾(Calvino, Italo 頁262-264)、 保羅·策蘭(Celan, Paul 頁290-291)、 瑪格麗特·莒哈絲(Duras ,Marguerite 頁414 -416)、 加伯利·加西亞·馬奎斯(García Márquez, Gabriel ,頁525 - 527)、尚·惹內(Genet, Jean 頁541-544)、艾倫·金斯堡(Ginsberg, Allen 頁554-556)、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 頁 754-757)、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ukio 頁1001 -1004) 、弗蘭納里·奧康納(O’Connor, Flannery 頁1076 – 1078) 、以及張愛玲寫信給宋淇時批評過的韓素音(Han Suyin,即Comber, Elizebeth 頁612 -614)與艾瑞斯·梅鐸(Iris Murdoch 頁1046 -1049)等。 超大合照和單獨照之後,可能會有要跑獨家又沒有讀過他們的書的記者追著問各人滿不滿意自己出現的頁數多寡。 這些獲介紹的作家不一定要用英語寫作,但起碼要有英譯本,正文厚達1574頁的959位作家之中, 那些或長或短的人生, 有得過諾貝爾文學奬的,也有將來要得的,選取的標準是「文學上的重要性」(literary importance)或是「異常的流行」(exceptional popularity)。儘管張愛玲未必願意和他們不在場的同台,但這一期的華裔代表團只有她、韓素音和寫《花鼓歌》(The Flower Drum Song 1957)的黎錦揚(Lee,C.Y. 或Li, Chin Ying 頁847-848)。

張愛玲出現在第297至299頁,她的自選照就是那張她將來「看著非常陌生」的照片。她的條目一開始就寫:“Chang, Eileen (Chang Ai-ling) (September 30,1920 – )” (張,愛琳張愛玲)(9月30日,1920 ── ))。確是「張愛琳」先於「張愛玲」的。她的弟弟張子靜提過張愛玲十歲時,插班上海美國教會的黃氏小學六年級,填表格之際,媽媽「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見《我的姊姊張愛玲》、張愛玲的〈必也正名乎〉),中文的「愛玲」本是假借自英文“Eileen”的暫名,是小名「張瑛」的小女孩的學名。歷史是身軀肥厚的,人和人,時和地的萬物互聯網,附著了不可數的金色塵埃的碎屑,偶爾一個翻身,久借不還的卻歪打正著的歸了位。而更重要的是,在文學的市場裡,起碼有兩個張愛玲,一個是英語作者,一個是中文作家。 World Authors 1950-1970某種意義來說,是張愛玲在英語世界當作家的在場證明,那是一段張愛玲奮力不懈但又不為中文讀者注意的真空歲月。她1954年翻譯《老人與海》在〈序〉裡面說的:「老漁人自己認為他以前的成就都不算,他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證明他的能力」,未嘗不是她的自況或自我預言。這本工具書作為作家的名片,說明了至少到了書成的1970年代,西方讀者比較知道的招牌是「Eileen Chang 愛琳張」,而這在當時並不是搶手貨:這本指南的評介部份一開始有說「有部份論者〔尤其指夏志清 C.T. Hsia1961年的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中國現代小說史》)〕認為她很可能是『五四運動以來最偉大的中國作家』」,但也不忘指出「愛琳張除了中國文學的專家之外鮮為人知」。

World Authors 1950-1970的體例是邀請作家自己提供自傳,之後是編輯/學人的評介,最後附上該作家的重要作品與評論書目 , 是「看」與「被看」 之間的鏡像迴廊,自覺的「自視」與他人的「凝視」前後掩映。目前還沒有資料可以評估這本前維基百科全書時代的作家辭典有多少的影響力、或是張愛玲在此之後在英語的閱讀世界增加了多少的能見度,但張愛玲這篇用英文寫的文章,是她公開所見唯一的一篇自傳。

分類
:: My Blog ::

仿梁翹柏(下)

【What’s special about his music?】
阿柏的旋律有一種天生的”Classy”,就算快歌也是,這很難得。他其實也可以很「商業」(台灣說「芭樂」),像香港也有播放過的電視劇《新不了情》(C’est La Vie Mon Cheri )
他寫配樂也寫歌,蔡琴的片尾曲《我要如何不想他》典雅,女主角薛凱琪唱的新版《新不了情》C’est La Vie Mon Cheri 不是萬芳版的)就煽情但不俗氣。
我特別喜歡他編曲用的弦樂,和絃用得很高級、有型。他重新編曲的《薔薇刑》The Ordeal by Roses李健曲、陳坤唱)是真的再創作,我記得當時只有跟他說了我想有怎樣的整體效果,沒有細說,結果他編好之後和原demo的民謠風相比,真是脫胎換骨,完全不一樣。

【

Which work of his is most autobiographical? How so?
】
我猜是他自己2002曲詞唱編製作一手包辦的個人專輯《追憶逝水年華:在奇異的心裡時間漫步》,旋律的走法,編曲樂器的運用(甚至工業噪音-第2首《詩人回憶錄》)都像電影的鏡頭組合。Kubert其實是讀電影的,這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這個意義上這張是autobiographical 的。如果你有機會聽到這張,你會知道他唱也唱得好,甚至比許多歌手好。(詞呢?mm… 歷史會證明他沒有再自己寫是對的,哈哈)

分類
:: My Blog ::

仿梁翹柏(上)

這一期(2010年10月)香港的《瞄MUSE》雜誌人物專題有梁翹柏,雜誌有請我來談談我認識的Kubert
所有的「訪問」都是是「仿作」,是「重現」(RE-presentation),何況是從別人的口中來探問,更是「夢之中又占其夢焉」。
我把原始的電郵答問貼在下面,有興趣的請去找一份來看看吧
(《瞄MUSE》雜誌網站 按這裡)

【How did you meet Kubert? What wa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him?】
好像是1999年,當時滾石找黃耀明當製作人幫莫文蔚做一張粵語的EP,
我那時候為Karen寫了一首《最高分數》(Top Score),作曲的就是梁翹柏,這是我們第一次合作。
我不記得那時候Kubert有沒有來錄音室,記憶裡並沒有碰過面,
然後是我的版權經紀人曾經租用了他部份的工作室,我們第一次正式見面應該就是在他土瓜灣的工作室那裡吧,我記得大門漆成朱紅色的,他那時候好像是染了個金髮,還帶我參觀他的設備之類的,我那時候覺得這個人好酷—可能是因為不認識,大家都怕生吧,不過他是我第一個認識的活人像我一樣會讀《追憶似水年華》(Marcel Proust: In Search Of Lost Time )的,哈哈

【

What is your current impression of him?】
不要看他外表,他其實常常被騙的

【



Any memorable stories to share?】
應該是陳奕迅《紅玫瑰》(Red Rose)《白玫瑰》(White Rose)吧。這真是百年一遇的特例。

那次Kubert打給我說他要幫Eason做,專輯概念是一次發兩張,一張粵語,一張國語,同一首旋律要寫國粵語歌詞,歌詞要用不同的角度寫同一件事。我剛開始的時候本來要寫別的題材,後來心念一轉,心裡想,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The Red Rose and The White Rose) 用在這裡不是再恰當也沒有了嗎?

分類
:: My Works ::

[works] 赤地之戀

赤地之戀

作詞:李焯雄 /作曲:澤日生/ 唱:容祖兒
專輯名稱:很忙 專輯
發行日:2009年 8月14日

A1
從一開始
我沒名字我什麼 都不是
你呼口氣
我的虛榮變了既成事實
卻又好心虛
A2
你帶我飛
左右我的品味
曾相信不能懷疑只能讚美
我身在天堂
你領養的天堂
就算受傷也一樣嚮往
B1
你說要有光 我不敢再訴說我悲傷
你說這是愛 卻又沒有重量
我是誰 我會是誰 只是你的剩餘情感
C1
是誰在等誰 赤地不會再來的雨水
等你的慈悲 你的偉大是我的自卑
你不是同類 是我幻想的完美
借用你的肯定免我自信心再次枯萎
C2
是誰在等誰 你永遠似是而非
愛得好卑微 一切都被你連根摧毀
其實不為誰 愛只是個藉口 借題發揮
那是我 不懂得愛我 不停錯愛一直給

分類
:: My Blog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白玫瑰》居然得了第一屆「香港數碼音樂獎」(HK Digital Music Awards)其中一項

分類
:: My Blog ::

受保護的內容: 遇我宿心親:如果杜甫愛上李白

這篇內容受到密碼保護。如需檢視內容,請於下方欄位輸入密碼:

分類
:: My Works ::

[works] 白玫瑰(粵語)

白玫瑰(粵語)
詞:李焯雄 / 曲:梁翹柏 / 主唱:陳奕迅
專輯名稱:what’s going on 專輯 / moving on stage(現場錄音 live) / solidays (精選)
發行日: 2006年11月23日/ 2008年1月/ 2008年9月

A1
白如白牙 熱情被吞噬
香檳早揮發得徹底
白如白蛾 潛回紅塵俗世
俯瞰過靈位
B1
但是愛驟變芥蒂後
如同骯髒污穢不要提
沉默帶笑玫瑰
帶刺回禮 只信任防衛
C1
怎麼冷酷卻仍然美麗
得不到的 從來矜貴
身處劣勢 如何不攻心計
流露敬畏 試探你的法規
C2
即使惡夢卻仍然綺麗
甘心墊底 襯你的高貴
一撮玫瑰 無疑心的喪禮
前事作廢 當愛已經流逝
下一世

分類
:: My Works ::

[works]紅玫瑰

紅玫瑰
作詞:李焯雄 / 作曲:梁翹柏 / 演唱:陳奕迅
專輯名稱:認了吧/ The 1st Eleven Years 然後呢 (1997 – 2007) 跨世紀國語精選
發行日: 2007年4月24日/ 2008年3月31日

A1
夢裡夢到醒不來的夢
紅線裡被軟禁的紅
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
再無動於衷
B1
從背後抱你的時候
期待的卻是他的面容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C1
是否幸福輕得太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爛熟透紅 空洞了的瞳孔
終於掏空 終於有始無終
C2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侍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 卻流失於指縫
又落空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